我們家的小朋友們

From 2015-03-24

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

台灣意象—傳統戲曲布袋戲

Views:
昨天,文建會聘請小西園布袋戲在歸綏街戲曲公園演出,演出的戲目為《斬龍》。
 我大概在開演前10分鐘抵達,當時已經有許多戲迷在等待開棚。


開演前的後場準備情形,一場戲曲的演出成功與否,後場占了非常的重要的因素,三分前場指的是操作布袋戲偶的前場演師,他們的表演只占整體演出效果的三成;而負責演奏配樂的後場樂師,他們的文武場演奏呈現卻能占整體表演的七成。


許王老師的女兒,許娟娟小姐介紹了昨天晚上的主演—洪啟文先生。

洪啟文是許王的第五傳人,也是文建會培養的古典布袋戲「人才培育計畫」培訓三年之前場藝生,他也是「全西園掌中劇團」的團長,自從,許王老師的兩位兒子相繼發生事故之後,許多許王老師的弟子,都陸陸續續回來「小西園」幫忙演出事務。


自從,長子許國良在大陸泉州意外逝世之後,許王老師的身體也漸漸的起了變化。在國內有許多的傳統戲曲劇團,布袋戲不比京劇、豫劇,有國家的贊助,成立國家劇團;在戲曲學院裡更沒有布袋戲科系的成立,台灣偶戲的將來,不知該走向何處

劇中人偶許真君(左方),聶碧雲(右方)。

鑼鼓手—張金土先生。


弦吹手—張耀銘。

頭手弦吹—朱清松,嗩吶手兼主唱,朱清松的嗓音亮亢清亮,能操多項樂器。

小西園布袋戲是屬於北管音樂,北管音樂一般民間稱為「亂彈」,雖然因為學習者不多,演出部份己較為少見,許多廟會、婚喪喜慶中所見熱鬧高亢的音樂陣頭。




舞監—施炎郎。


演出時,前場演出分為—頭手主演、二手助演(兩位);我們可以看到三位前場演師,很賣力地演出。
頭手主演:洪啟文(前一)
二手助演:葉勢宏(前二) 

三手助演:邱建文(前三)


助演幫忙噴煙,增加主角的氣勢。


這袋戲是演出武戲時,偶所要用的兵器。
布袋戲發展出六角棚戲台,又稱作稱彩樓,其在舞台的左右前方各加一個斜面,吸引左右兩側的觀眾,此種六角形舞台設計,雖戲台場寬雖未大幅度增加,卻使得戲台空間及視覺效果更加富變化。


散戲了......,但是代表台灣意象的的布袋戲該走向何處呢......?

目前,戲劇學院的學生、年輕的老師們都轉向學習西方現代戲劇,而台灣的傳統戲曲與中國戲曲有著蛋生雞;雞生蛋分割不開的矛盾關係,但是許多人對台灣傳統戲曲都不是十分的了解,甚至沒有興趣來學習。

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,需要透過文學、美術、音樂、舞蹈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,因此它比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行事更能反映時代的心聲,更能記載每個社會、不同時代的風貌。當我們到劇場,或是去欣賞民戲的演出;透過一場好的戲劇演出,我們觀眾可以與劇作家溝通,可促使我們走入古代偉人的世界,去領略他們的人生、宇宙所特有的人生觀及其時代的風貌。
一直以來,我都認為學習西方的戲劇理論是件很好的事情,因為,中西方的戲劇比較也正是我目前很努力的學習方向;但是總覺得西瓜總是越來越偏越往大邊的那個方向。


兩岸的戲曲理論是比較缺乏的;但是還是有的,譬如像是—潘之恆表演藝術論分析就是明代戲曲論著大約有曲評劇評、創作理論、評點、曲譜、演唱理論、 表演藝術等六類。


我一直覺得,如果我們不去向我們的祖先學習兩岸之間的傳統戲曲,反而一昧地去學習西方的戲劇,那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嗎......?


我送上一首歌,這首歌是我常常在家裡唱的,唱的連我家五家兄弟聽到之後都會跟著一起瘋狂地High起來,希望你也會喜歡...... 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