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家的小朋友們

From 2015-03-24

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

親愛的,原來是妳

Views:
人與狗之間的緣份,是靠著彼此間的感情表現方式,來看是否彼此契合的;
人與狗之間一但產生契合的感情,不論經過了多久的時間,這份感情所延續的緣份,將永遠不會消失。

從左岸動物醫院帶霏霏回家,大概已經有快三個禮拜左右的時間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記得回來的第一天,霏霏還想給我穿出外面的鐵圍牆,被我抓了回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剛回到家的前兩天,霏霏都是自己窩在書櫃下方睡覺,不敢出來,

這時候我有擔心,是不是霏霏不想要有個家,比較喜歡在外面過流浪的日子

可是再想想,這段時間淡水在外面又濕又冷,
每次遇見霏霏她總是一副挨餓很久的樣子,加上她又不良於行,實在是讓我有點難以抉擇,更深怕自己是「好心做壞事」為難啊......。

接下來的時間,我發現在一起去散步的過程中,






















霏霏開始與大家的相處越來越融洽,也可以融入大家的生活。


散步的步伐越走越順,出了門之後,也會想要趕緊回家。

甚至回到家門口之後,那怕我外面鐵門沒有關,霏霏也是乖乖地坐在門口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還好,我沒有在霏霏還不熟悉的時候,當下就放棄霏霏,

有多花點時間觀察,也儘量讓小朋友們多跟霏霏接觸相處,我喜歡這樣的家庭氣氛,沒有人在不開心,或是緊張,或是硬把霏霏留下來。

很高興霏霏選擇了我們家。

只是在高興之餘,我大概在上個禮拜去海邊散步時,看到下面這幕似曾相似的風景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猛然地,我感覺到我腦袋瓜彷彿閃過一絲絲記憶?
但是這種感覺,卻又是那麼的不確定,所以我回家去看電腦,翻開過去拍下的照片。

突然之間,我懂了,原來緣份就是這樣:
「當我們各自繞了世界一圈之後,最初那個對的人,會以另外一個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。

我們先看這張圖,這張圖片是我在2013年所拍下的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間所標誌的紅色圓圈圈,便是當年的霏霏,
隔壁黑白的狗狗,則由我現在的鄰居收養著,
身後那隻黃色的狗狗則是,每天在淡海路上巡邏著,然後天天都有人餵養他。

接著,我又把2012年到2013年時的紀錄照片調出來,頓時間,一切的矛盾都明朗了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霏霏便是當年我餵養的「卡夫卡」,只是因為當時的卡夫卡生性怕人,也難以接近,所以被我一直誤會是男生,冏......。

後來的卡夫卡因為被附近的狗狗攻擊,而我最後一次在看到卡夫卡時,
他已經帶著肚子上大小不一的傷口,鑽進黃槿樹叢內,從此我就再也沒有看過卡夫卡了。
這是當時的影片。

事後我去問了附近的鄰居,最後一個問到可信度較高的線索則是,鹽酥雞攤的老闆說,
他親眼看到:「霏霏是在一年多左右的清晨0530,被一台藍色汽車撞到的,從此之後,右後腳就不能夠再走路了。」

經過了一年多左右的波折,我再次地遇見了霏霏,雖然折損了一隻腳,
但是霏霏還是很勇敢,健康的活著,
雖然過去的幾年命運是顛沛流離,但是往後的日子,我們會過得更好,更不一樣。

如同現已全身癱瘓的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18日-)
他在2006年訪問香港時,回答關於一位名為斌仔的全身癱瘓病人,關於安樂死的訴求時說:

「我認為他(斌仔)應該有權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,但這會是一個很大的錯誤。
不論命運看似有多糟,你依然可以有所作為、有所成就。生命尚存,總有希望。」

我很慚愧的是,過去的一年中,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生離死別,遇見了許多好的與不好的事情,還有經歷自己身體的病痛。在我很低迷的時候,我剛巧看了史蒂芬霍金的書籍與資料,得到了鼓勵,才讓自己走出來。

如果,我沒有走出來,我不會再遇見霏霏,
如果,我沒有給霏霏時間適應我家,我也不會再把霏霏留在家裡。
而我們的緣份將沒有辦法,繼續發展下去。

延伸閱讀海邊的卡夫卡

1 則留言: